April 2007 archive

叶利钦与Engineering

叶利钦去世, 此间广播称 He engineered the final collapse of the Soviet Union and pushed Russia to embrace democracy and a market economy. Engineered 这词有点意思。我倒不觉得他真的“设计”了苏联的崩溃。 只是在恰当的时候,做了历史车轮的恰当推手。

你为什么重180斤?

哈,这可不是教你减肥的文章。 欧洲核子研究中心(CERN)建造的核子加速器将于今年夏天投入运行 。 全世界的物理学家都在注目这项实验,甚至很多非物理学家也在关注,因为这项实验会对回答自然世界的一些最基本问题提出提示,例如自牛顿时代以来,科学家都知道物质质量的重力作用,但他们迄今仍不清楚,重力是什么? 从何处而来? –我们不知道你为什么重180斤,物理学家说。

这个27英里长,深埋地下300英尺的加速器横跨瑞士和法国. 它将把粒子束加速到接近光速然后对撞。 每一微小的粒子将携带如一狂奔的巴士般的能量对撞。对撞后将会发生什么?这是所有物理学家翘首以待的。 根据爱因斯坦著名的E=MC2公式,能量将转换为物质。 什么物质?现在没有人知道。

科学家希望,从加速器内巨大爆炸中出现的粒子里能够包括一种叫做希格斯(Higgs)的玻色子(boson)。他们梦寐以求的这种粒子又称作“上帝粒子”,因为根据粒子物理的标准模型,正是希格斯导致了质量的产生。其他的问题还包括“黑暗物质”的性质。科学家称,黑暗物质构成了宇宙的大约95%,但迄今尚未被侦测到。

但毕竟谁也不知道到底会产生什么,也许正是这种不确定令科学家们兴奋。来自全世界的2000多科学家汇聚到这个项目中,他们说能见证这样的实验是毕生难遇的机会。

一些人担心物理学家们可能太冒犯到上帝的领域了,他们担心实验会产生黑洞,从而毁灭地球。 因为毕竟人类从来没有做过这种临界的实验,不知道将会产生什么。但科学家说毁灭地球的黑洞不太可能产生,微型的黑洞倒是可能产生,也是科学家们希望观察到的。 他们说,如果这些粒子失控,它们将打出一个50英尺长的洞,这就是为什么科学家要把加速器深埋地下300英尺以策安全。

Firefox 搬家

最近新买了个Notebook,自然要装Firefox。而我原来Firefox上的一堆时刻不能少的插件自然要一起搬家。 于是琢磨怎么搬。网上搜了一下,似乎都语焉不详。 又试了好些工具,如
Firefox Extension Backup Extension (FEBE)

又如 都不行,甚至还带来麻烦。 最后发现,其实Firefox 本身的 Profile 设计就是可以让你非常容易的搬家的。步骤如下:

  1. Windows 中到目录:C:Documents and Settings你的用户名Application DataMozillaFirefoxProfiles。 该目录下应该有至少一个子目录(取决于你有用多少个Profile,如你从来不知道有Profile, 则应该只有缺省的一个)名字样子如 4fqellt0.default,即八个随机产生的字符加.default 后缀。 把这个子目录文件夹整个复制出来,到比如U盘上。
  2. 可以把这个目录重命名,换成有意义的名字,如”张三.default”, 注意要保留.default 后缀。
  3. 把整个目录复制到新电脑的 C:Documents and Settings你的用户名Application DataMozillaFirefoxProfiles 之下。
  4. 运行Firefox Profile 管理: Start -》 Run -》 在命令行中输入 firefox -p, 回车执行。出现以下画面:
  5. 点击“Create Profile” 然后 “Next”,出现
  6. 输入你的Profile Name, 如“张三”。然后点击“Choose Folder”, 选择你刚才复制进去的Profile 目录:“张三.default”, 然后完成。
  7. 重新打开Firefox,你的一切设置,包括插件,书签,密码等等,应该都全部完整地搬过来了。

在线办公工具 (Office Suite)

我一直不认为在线的Office四大件工具会有什么用处。 总是想,编辑,管理这些文件当然是在本地机器上高效。 但最近发现,把整个Office搬到线上还是有他道理的。

  1. 现在人们有越来越多机会是在不止一台电脑上工作。 家里,办公室,加上PDA,手机等,都是信息数据处理终端。 而数据源的Accessability (随时随地)决定了其最佳储存点就是Internet. 一旦文档本身是在网上,那么编辑,管理工具也在网上也就很自然了, 免了上传,下载的麻烦。
  2. 方便多人协同。与Workflow相结合将是有力的企业应用。 例如报销单据的审批。
  3. 方便网上发布, 如Blog.
  4. 配合Google的无敌搜索, 可以是一个完整的CMS(content management system) 或 KMS (Knowledge Management System). 不论文档是在本地硬盘,还是在网上的某处,其实都不重要,重要的是文档,或信息,的组织方式。

对企业而言,还有一个最致命的:价钱! 微软的Office Suite 要几百美金。 对任何公司都是不小的费用。

现在我已是每天使用Google Doc & Spreadsheets. 感觉到它的方便,但也同时体验到它的远未成熟。

  1. 文档格式功能与MS Word 仍有很大距离。 一些基本的功能如 “Tabel of Content” 等都不易实现。 相信这一定程度上也取决于CSS的成熟。 一切网上的文件,或在将来,一切的文件,不论网上,网下, 都将以CSS来做格式化。 包括所谓Document template 等(目前Google D&S 都不支持) 其实都是CSS实现的问题.
  2. 文档管理:由于没有了文件夹(directory or folder)的概念,完全依赖tag来管理文件。 这样就一定要有储存“定制的搜索”的功能, 如RTM的smart list功能。否则,当面对大量文件,及大量的tag时,每次都要用户重复输入搜索条件来找出文件,这就成了大问题。 目前Google 不提供。 这也可以由Firefox addon, 如Gmail GTD;或Greasemonkey User script 来实现。 但我查了一下,似乎都没有。 希望有心人出现。 闲话一句,从Firefox Addon 及 User Script 的数量可以看出,目前为止,Google的产品中,似只有Gmail是超级成功的。
  3. Google D&S 应该大力增强所谓 Web Clipping 的功能,使其其成为网上信息摘取,组织的工具,为进一步配合Google的无敌Search,成为真正的CMS或KMS打好基础。 简言之,就是把Google NoteBook 融入其中。 我看Google Notebook 实在是个过渡产品,它现在就有“Convert to Google Docs” 的功能,已经是打好伏笔了。
  4. Google D&S 的卖点之一是方便网上发布, 如Blog. 但它居然不能支持多个Blog。 这种基本功能的欠缺可见它真的”远未成熟“。

总之,现在看来,在线的Office 是颇值得关注的方向。